最新訊息

2021/07/16 110.07.16 【後疫情房市 住宅朝M型化發展】 聯合報報導

2021-07-16 02:20:50聯合報 記者張瑞傑/專題報導
資料來源:https://house.udn.com/house/story/5889/5604877?form=udn_ch2_common3_cate
 
台灣自5月中發布疫情警戒以來,房市近乎停滯,過去非主流的虛擬實境、線上看屋系統逐漸受到重視;其實除了疫情外,2021年的房市發展受到打炒房、限貸令、缺工缺料等影響,整體市場產生量與質的變化,包括預售市場式微、房價與成交速度的悖離、加速住宅M型化、遠端上班常態化改變商辦生態、人口遷徙分布改變等趨勢,在未來的2年內將更趨明顯。
 
在疫情未解的情況下,會最先看到的便是量的下降。根據591新建案統計「全台5月總銷」為1266.2億元,比起4月減少35.7%。七都中包括新北市、新竹縣市、台中市、台南市5月總銷都呈現下滑趨勢,尤其受到疫情影響嚴重的新北市,跌幅更是超過8成、成為跌幅第一;台中市跌幅達76%居次,最後台南市與新竹縣市各別下降33.2%與27.9%。其他有新案的北市南港、桃園、台南與高雄,幾乎都是上半年已潛銷、下半年不得不推的狀況,並非看好後市發展。
 
預售漸式微 房價已回不去
 
未來疫情可能走向長期抗戰,預售逐漸式微將是第一個可預見的市場發展。原物料成本始終居高不下、台灣再次邁向鎖國政策所導致的缺工問題仍舊無解,富旺國際開發總經理林宗毅便直言,許多建築開發商面對難以掌握的成本問題,將會開始放慢銷售速度,「對建商來說,壓力已不再來自銷售、而是原物料成本及建案完工時間不確定,節節高升的營建成本會侵蝕預售利潤,要是賣太快,反而會是推案的一大負擔。」
 
而來客量大減、建商暫緩推案腳步,是否會讓房價下降呢?答案卻是否定的;換句話說,賣得快對建商來說不再是好事,未來「邊建邊售」、「先建後售」的開發模式會更多,但回不去的房價已是主流趨勢,第二點就是前面提到的「房價與成交速度的悖離」,不過寶和建設總座張應偉認為,未來建商在成本及政策下應有長期銷售的發展,雖然這點對代銷公司不利,但對房價的穩定則有相當大的幫助
 
小2房小3房 會越蓋越多
 
第三為「加速住宅M型化」發展。房地合一2.0的新政策上路,讓短期投資以及資金有限的投機客退場;而建商端為了免除社會輿論壓力,未來也將減少換約、退戶的作業。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成為低價小宅、高價資產商品的兩頭化趨勢
 
張應偉分析,為了回應自住、長期租賃市場的剛性需求,更低價、更便宜的小2房、小3房會越蓋越多,而有錢人正好趁熱錢、游資過多的市況下,從股票市場退場、轉向現金購屋,這將導致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化。
 
他進一步解釋,高資產一族一方面現金購屋、躲過法令限制;一方面資金避險,倘若未來景氣不好,政府再以利率及匯率作為刺激經濟手段、放寬金融條件,高資產一族就能利用現有的不動產即可作資金活用的來源,「所以實價登錄2.0終極影響將會使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。
 
買得起是重點  重劃區看俏
 
第四與第五點則受到疫情影響,改變人們上下班、購屋的選擇習慣。疫情以來、各家公司行號開始實行在家上班,倘若走向長期抗疫模式,線上會議、個人辦公室的作法將會取代以往的群體辦公,企業主將會逐漸思考降低辦公室營運的模式,一如電商改變實體店面的趨勢,多元化辦公、化整為零的行動辦公室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市面上,未來商辦市場將不再朝向集中化、統一化開發與發展,便是「遠端上班常態化改變商辦生態」。
 
倘若不用在上班時段擠捷運、擠公車,民眾將不再拘泥於地段價值與房價限制,進而導致「人口遷徙分佈改變」趨勢,進而導致「蛋殼區比蛋白區」更熱銷的狀況。
 
專家分析,從上班地點改變、外送餐點蓬勃發展,將會提升民眾購買郊區、新興重劃區的意願,以大台北地區來看,未來2字頭房價的區段包括基隆、桃園以及新北淡水、八里等深具房價優勢的外圍區段,都可能比汐止、新莊、五股等傳統蛋白區更受歡迎。換句話說,「買得起」才是重點,地段將不再是民眾購屋的主要因素。